欢迎访问池州总工会网站!

无障碍浏览 | 长辈版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登录 | 注册

读《我与地坛》,悟“静、净、敬、进”
杨玲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池州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:2024-08-15 08:25

史铁生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,他在21岁时双腿突然瘫痪,随后又患肾病并发展成尿毒症,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。而他似乎从未被幸运之神眷顾,59岁时突发脑溢血而溘然长逝。《我与地坛》收录了史铁生12篇文章,而仅仅在读了十余页的时候我便湿了眼眶,内心深处被他的文字触动,强烈的遗憾和对他诚挚文笔的惊叹使我久久不能平静。他在书中写道:

“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,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,并看到自己的身影。”

“十五年,我还是总得到那个古园里去,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,去默坐,去呆想,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,去窥看自己的心魂。”

“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。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,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。”

最后,他悟出:“我已不在地坛,地坛在我。”

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,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,史铁生的身体不能行动,他的灵魂却走了很远。他的文字有一种沧桑感,最开始读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压抑,最后会突然理解,那只是明白生命本质的一种淡然。三十三年后的今天,《我与地坛》细腻、热烈的文字穿越时空,直击我的心灵,在阅读中,我也感悟出了“静、净、敬、进”的人生道理。

静,静能生慧。静,是一种对待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良好心态。1990年,史铁生先生在地坛沉静,在那里感受天地,度过了静己修身的15年,写下了很多关于“静”的思考:“坐在那园子里,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,任何地方,喧嚣都在远处。”“人有时候只想静静地独自待一会,悲伤也成享受。”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静心不仅是一种状态,更是一种能力。在快节奏社会的喧嚣中,我们更需要给心灵留存一方“静”土,以获得身心滋养。在工作中,有了静心自省的淡泊,才能在欲望面前淡定自若,在挫折面前矢志不渝,在浮躁面前全神贯注。常静常思,守住淡泊,用平和宁静的心境,去品味生活、尽心工作、用心学习,体会“养心莫若寡欲,至乐无如读书。”在岁月的沉淀中厚植人格魅力和学问底色,不断成就“最好的自己”。

净,净心守志。净意味着干净和纯粹,是不变的初心和不忘的使命。人们说,史铁生是用生命在写作,他选择用思考来代替一般人的生活,用别人不敢提出的问题拷问自己,然后把思考写成隽永的文字。书中写道:“活着不是为了写作,而写作是为了活着。”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热情让史铁生的作品充满力量,他用一颗纯粹的心和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细腻而热烈的情感。这种净心守志的品格让我生出很多感悟,作为一名公职人员,必须做到洁身自好,干事创业牢记忠诚、干净、担当、尽责,做到恪尽职守,这是对事业的执着,也是对社会的负责;作为一名党员,我们要对党忠诚,守住心灵净土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,必须讲党性、讲原则,堂堂正正做人,干干净净做事。

敬,敬畏修心。其实,“敬”就是对个人状态的负责,亦是对个人修养的完善。书中写道:“梦想使你迷醉,距离就成了欢乐;追求使你充实,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;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,幸福是享受,痛苦也是享受。”这段话,深刻表现了人生需要用敬畏修心来创造精彩,在挫折中实现、欣赏、饱尝干事创业过程的美妙,用“敬”把挫折送上绝境。敬畏生命、尊师重道、敬业守责等都体现着“敬”,在工作上,敬业精神是我们做出成绩的基本前提,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,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。作为一名党员,我们更需加强敬业修养,专心致力于事业,千方百计办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情。在干事创业上善思考、善作为、善完成;在推进工作中出实招、干实事、求实效;在为民服务时做实事、办好事、解难事。真正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、一种使命、一种信仰,自觉地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进,进取创新。“在科学的迷茫之处,在命运的混沌之点,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。不管我们信仰什么,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。” “有时候,使我们处于不平等地位上的,是我们自己,非他人也。”强烈的进取之心让史铁生不甘命运、不断写作,成为励志典型,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时刻促使我努力向前,立志有所作为。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。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,更需要牢牢树立进取意识,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身素养,增强适应复杂形势的能力,创造性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争取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。不仅要具备进取精神,还应具备创新精神、开拓精神和革新精神,在干事创业中勇于探索,善于实践和追求真理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探索新思路,解决新问题,在服务群众中不断完善自己,争取创造出骄人的成绩。

读史铁生,如读人生,如读我们自己。《我与地坛》这本书写了多少次死,便也写了多少次生;写了多少次不公,便也写了多少次希望。当一个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痛折磨,那么这个人必定不再是一般人了,他会把过去反思得更加透彻,把未来把握得更加准确。

2002年,华语文学传媒的颁奖典礼给史铁生的授奖词是:“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,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,他睿智的言辞,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。”无数人从地坛匆匆走过,但史铁生却在此堪破了命运的波折,并获得了与苦难对抗的勇气。这位在生死边缘弹奏着生命琴弦的作家,在残缺而又丰富的一生,完美诠释了“世界以痛吻我,我却报之以歌。”

文字虽然静止,力量却无限磅礴。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带给了我无尽的感动和无边的力量。在以后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我将常念、常想、常悟他文字中包含的“静、净、敬、进”四字箴言,不去害怕前方的崇山峻岭,相信自己生来便是高山流水,永葆干事创业的热情与信心,永远不对自己感到失望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Baidu
map